人脸识别
1.实验目的
从原始图像中自动检测人脸、提取特征并完成身份识别。
2.核心流程
人脸检测:通过人脸检测算法(如Haar级联、MTCNN或RetinaFace等)从输入图像中自动定位人脸的位置和大小。检测不仅包括定位人脸区域的边界框,还会提取出五官关键点,如眼睛、鼻子和嘴巴等,作为后续特征提取的基础。
人脸对齐与特征提取:在人脸检测的基础上,对人脸进行仿射变换,使其五官位置标准化(即眼睛和嘴巴等关键点对齐)。接着,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如FaceNet、ArcFace等)提取人脸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是一个固定长度的高维空间表示,能够有效地描述人脸的独特性。
人脸注册与数据库管理:将提取到的特征向量存储在本地数据库(通常是TF卡或其他存储介质)中,并与特定的身份信息(如姓名、ID等)关联。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注册阶段进行,通过标识符(如员工ID或姓名)将每个人脸特征与其个人信息进行绑定。
人脸识别与匹配:在识别阶段,输入的图像经过人脸检测、对齐和特征提取后,得到与数据库中已有特征向量进行比对。计算输入图像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各个注册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通常采用欧氏距离或余弦相似度等度量方式。如果某一特征的相似度超过预定的阈值(如0.75),则认为输入图像与数据库中的某个已知人物匹配;如果相似度低于阈值,则输出“unknown”,即未识别的身份。